在台灣常見的芒果品種,有三大類:
被稱為「土檨仔」的在來種,綠皮果小果肉纖維多,一般認為是荷蘭人據台時期引進。
民國43年,農復會引種考察團自美國佛羅里達州引進愛文(Irwin),海頓(Haden),吉祿(Zill),肯特(Kent),凱特(Keitt)等五個品種,
台灣本土的農業改良成果,黃皮的巨大象牙型芒果「金煌」為代表性品種,由居住在高雄縣六龜鄉(今高雄市六龜區)的農民黃金煌於1966年以「凱特」與「懷特」兩品種雜交試種,1974年成功量產上市。
除此之外,還有一種「香檨」,個頭比土檨仔小、圓身(土檨仔扁身)、果皮偏黃色(土檨仔熟時果皮轉深綠),可能是真正台灣本土品種。以及「黑香」(台語發音),成熟時果皮還是綠色並不會變色。「玉文」又稱為「紅金煌」,形狀與大小和金煌相近,但果皮與愛文同為紅色,口感也接近愛文。